冰箱里的肉能“冻”多久?

冰箱里的肉能“冻”多久?

长三角公共卫生播报

《长三角公共卫生播报》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委支持,阿基米德传媒与相关健康促进、疾病预防部门、医疗机构以及长三角之声广播频率共同打造,力求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人民带来权威、及时、有用的健康资讯与科普知识。

每周二、周五,康康小小带你聆听“长三角健康之声”!

本期关注

什么是情绪性进食

冰箱里的肉能“冻”多久

夏季天热起痱子怎么办

大暑时节养生提示

长三角公共卫生播报,沪小康,4分钟

什么是情绪性进食

情绪性进食指的是当人心情低落、焦虑、压力大或无聊时,即使不饿也会不由自主地大量进食,吃完后又会陷入后悔和自责。

青少年时期,学习压力、人际关系等因素引发的情绪波动,会通过不自觉地吃更多来寻求短暂的愉悦感,这是多巴胺的作用。但长期如此,不仅无法真正解决情绪问题,还会损害健康、加剧负面情绪。

应对情绪性进食,首先要识别情绪,当有强烈进食欲望时,判断是真的饿了还是被情绪左右;其次是寻找替代方式,在确定是情绪问题时,建议用其他方式缓解情绪,如跑步、跳绳、听音乐、找朋友倾诉等;培养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,避免过度饥饿或饱腹,减少因身体不适引发的情绪性进食;若问题严重影响生活,需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。

冰箱里的肉最多能“冻”多久?

冰箱不是“保险箱”,冷冻并非一劳永逸。李斯特菌在-20℃冷冻条件下能“休眠”长达1年,常潜伏在未充分加热的肉类等食物中,健康成年人感染可能出现轻微症状,而孕妇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感染更凶险,还可能影响胎儿。食物进冰箱前如已被霉菌污染,冷冻后仍会变质,且冰箱不按时清理会有致病微生物。

专家提醒,猪肉冷冻别超3个月,牛羊肉别超9个月,禽类6个月内食用,加工肉制品不超2个月,长时间冷冻会影响口感、营养,甚至产生有害物质。

此外,肉类不要反复化冻,冷冻前可分份,避免室温解冻,可用微波炉等。使用冰箱要控制温度,冷藏室温度建议设置为0℃-4℃,冷冻室不高于-18℃,定期清洁,生熟分开分层存放,避免过度堆积,取出食品充分加热,70℃加热5分钟可消灭李斯特菌。

夏季天热起痱子怎么办?

痱子即热疹、汗疹,是高温潮湿环境中汗液排出受阻引发的表浅性、炎症性皮肤病。

长痱子的原因是高温潮湿时汗液排出受阻,汗腺导管破裂后汗液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。成年人也会长痱子,尤其高温作业者、户外工作者、肥胖者、穿不透气衣物者及长期卧床或有基础疾病导致出汗多的人。

痱子与湿疹需区分:痱子是孤立小粒状红色皮疹,严重时有白色脓点;湿疹疹子无明显分界且多样,严重时有水泡、渗出,二者治疗不同,湿疹需保持皮肤湿润,痱子需保持皮肤干爽。

快速止痒可采用金银花水清洁、按摩曲池穴、饮用薄荷牛蒡子佩兰茶等方法。预防痱子要穿宽松透气衣物,避免肥腻辛辣食品,多吃清淡解暑食物,保持居室清凉通风,勤洗澡。

大暑时节如何养生?

大暑时节养生需围绕养心防暑、祛湿调摄展开。养心方面,要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过激,可通过听舒缓音乐、静坐冥想等方式安抚心神,以应对此时旺盛的心火。

饮食上以清热利湿为主。冬瓜利水、苦瓜解暑、绿豆清热,都是佳品,应少碰油腻辛辣。晨起一杯淡盐水可补水润燥,夜间酸梅汤能生津止渴;新鲜荷叶与大米同煮的荷叶粥,清香可口,兼具清热解暑与健脾胃之效。

运动以微汗为度,适合选择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项目,避免烈日下剧烈活动以防中暑。起居需避免贪凉,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防寒邪入侵,睡眠时盖好腹部以护脾胃阳气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