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可怕?人们不仅仅只看结果,而且纷纷用结果反推起了过程,将所有的泪水与汗水都推翻甚至加以贬低。
马云凭借电商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富翁,于是无数记者开始深挖他过去的种种,所有优秀的品质都可大做文章、可圈可点。似乎是因为成名了才有了从前的努力,而并非努力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
相比马云,很多创业失败的人远远没有那么幸运。
清晰地记得《朗读者》这档节目里,出现了一位匿名的朗读者,创业数十年,如今已白发苍苍,却仍然没有成功。
难道是他不努力、不优秀、不坚持吗?其实不是,也许是机遇,也许是方法。
这个时代只有一个马云,却有千千万万的无名之辈。
这个社会残酷吗?
在高考中,有多少人没能如愿以偿就有多少无用的努力。
在工作中,有多少被毙的策划就有多少白花的心血……
结果可以放大努力也可以过滤所有努力,可是那些被过滤掉的努力就真的一文不值吗?
为什么不能只看结果?
如果一个家长只看结果,不仅不合理,而且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!
1、起步有高有低
每一个孩子的起步都有高有低,有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双语的环境中,自然英语就像母语一样好;有的孩子出生在文学世家,自然文学修养与生俱来。
于是在相同的竞争中,双语孩子的英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,文学素养高的孩子语文成绩随随便便就是前三。而那些普通的孩子也许花了十年的时间,也达不到双语孩子的英语水平,也许读再多的书也比不过文学素养高的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感。
可是家长们却硬生生将他们拉在一个起跑线上,质疑孩子是否不够努力、不认真学习。否则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,同样的老师与课堂,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,而自己家的孩子却什么都不如别人?
孩子无可奈何,开始自我怀疑,直到最后,发现即使再努力也不过尔尔,从而放弃努力。
2、即使读死书也是在努力
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困惑,明明自己很努力,为什么成绩总是不如别人?孩子也很绝望,而很多家长们不是骂孩子笨就是责怪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对,却忽视了孩子的确在踏踏实实地在努力。
难道方法不对就是白用工吗?又有谁生下来就会用对方法呢?人类从猿进化到现在,难道不是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吗?爱迪生发明灯泡又何尝不是做了无数次实验呢?
大多数孩子都不是傻子,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,会不断试错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。
可是有多少家长能够等待孩子的这个漫长而又愚笨的成长过程?大多数不过是看着成绩不尽如人意而不断泼冷水罢了。
如此这般,让孩子怎么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这个“愚笨”自己?自我放弃从家长的不理解开始。
水到渠成,只管努力
在这样的社会和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呢?为了达到目的,放弃最初的自己。
很多想要挣很多钱的孩子被生活打垮,放弃了最初坚守的专业和喜欢的方向,选择了高工资的职业。
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,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过是身价罢了,所谓身价也就是收入而已。
喜欢不能当饭吃,但收入高却可以让人高看一眼。
当真真实实的收入摆在眼前,即使不那么优秀也会变得优秀,活得没那么辛苦也会有人心疼你是否付出太多。
而一旦选择了喜欢的职业却是较低的工资,没有人管你付出多少,只知道你没什么出息,大学毕业不过如此。
可是,家长们真正要教给孩子的是“水到渠成,只管努力”的思想。
真正的专业人士从来不看工资,他们只管辛勤耕耘,面包会有的,一切都会有的。
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,只要专心做一件事,脚踏实地做上十年、二十年,那么80%的人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。
只要喜欢,只管努力,物质权利名誉都只是附属品,真正重要的是自己投身的是喜欢的领域,是在跟随内心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。
何必如此看重结果?
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如愿以偿,求而不得才是生活的常态!
家长们,千万不要因为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努力,也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这个世界只看重结果的误解,要鼓励孩子尽力而为,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,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,总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。
愿所有家长都看到孩子的努力,愿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